14岁男孩沉迷游戏「十五岁高中生离奇失踪最新消息」

时间:2023-07-01 09:27:15 来源:搜狐

最近有一则新闻被刷上了热搜:

14岁男孩,因沉迷手游被父亲打骂后,竟一时想不开,欲跳楼轻生。

在危急关头,民警急中生智,以赠送手游账号为借口分散孩子注意力,最后救下了男孩。

在生死关头,心心念念想着地竟然还是游戏,这孩子的网瘾真的不小。

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,手游已经成为老少皆宜的一种“潮流”,但却让无数家长闻之色变。

原因无他,很多孩子因沉迷手游,导致成绩一落千丈,甚至为了满足游戏里的需求,挥霍无度。

近几年,孩子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引起的家庭“事故”数不胜数:

11岁的小北沉迷手游,把家里40多万元的卖房款全都花在了玩游戏和打赏主播上。

高二学生圆圆,瞒着家长购买手机,在多个手游中充值,不到一年的时间,不仅成绩下降厉害,还在游戏上花费了近万元,将购买教辅的储备金挥霍一空。

杭州一名13岁男孩痴迷手机游戏,被父亲大骂后,竟然从4楼跳了下去。

男孩大难不死后,醒来第一句话竟然是:

“把手机拿来,我要登录下游戏账号。”

很多家长恨铁不成钢,孩子却深陷游戏之中无法自拔。

于是有的家长都把矛头指向游戏,认为游戏就是罪魁祸首,游戏就是孩子的精神鸦片,一旦沾染,后患无穷。

但真的是这样吗?

去年有位热爱游戏的高三学生王希来,因高三学习任务重,便把自己的手游托妈妈代练保级,自己专心学习,最终高考考了675分。

这并不是特例,同样是热爱游戏的高三学生洪振峰,每次周末回家都要玩会游戏,但成绩从来不受影响。

最终取得了全省前50名的好成绩,被清华大学录取。

为什么同样是玩游戏,有的孩子只是当做学习之余的调剂品,而有的孩子却为了玩游戏不想学习?

在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里,尹建莉曾说过这样一段话:

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,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,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、不快或自卑。

网络游戏只有在精神空虚的孩子那里才会变成鸦片。

央视记者柴静曾对戒网学校的孩子和家长做过一个调查,调查显示:

几乎所有戒网的孩子,其家庭都存在亲子关系不和谐的问题。

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不当,才是导致孩子逃避现实,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。

网络游戏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关掉手机或电脑后,孩子面临的无尽孤独……

在前面几个新闻中,14岁男孩的父亲平时很少和孩子沟通,孩子迷恋游戏后,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。

11岁的小北常年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,父母在外地打工,一年都见不上几次面。

圆圆的父亲在事后反思,因工作原因他每隔一天才回一次家,妻子上班也比较忙,忽略了孩子。

杭州13岁的跳楼男孩父亲接受采访时坦言:平时没时间管教孩子。

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,不被理解,没有沟通,慢慢地把网络当成了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,形成过度依赖。

孩子沉迷网络游戏,正是对父母无声的呐喊,他想得到更多的爱,而不是与孤独为伍。

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调查分析:

亲子关系较好的家庭中,孩子玩网络游戏的频率相对较低,而几乎每天都玩网络游戏的比例,在亲子关系很不好的家庭合计为50.0%,与亲子关系很好的家庭相差近33个百分点。

由此可见,亲子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关系到孩子对游戏的依赖程度。

父母离孩子近了,孩子自然就离网游远了。

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沉迷游戏,第一反应就是没收设备,用粗暴的方式隔绝孩子与网络的联系。

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

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,家长除了多陪伴孩子,还要注意以下三点:

1、 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

去年高考,深圳高级中学的吴子奇取得了全省前50名的好成绩,而身为学霸的他,却是通过打游戏来缓解学习压力,提高学习成绩的。

和大部分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同,吴子奇自己给自己制定了游戏规则:保证每次游戏时间都不超过两小时。

玩游戏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,但如何做到不沉迷才是最重要的。

这也许就是学霸和普通学生之间的最大区别。

连岳说:

游戏是人的天性,它有竞技的快乐,又有社交属性。强行禁止,违背人性,既做不到,也没必要。

面对孩子沉迷游戏,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疏而导之,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,让孩子该学习的时候学习,该娱乐的时候游戏。

不但满足了孩子玩游戏的爱好,也能缓解学习的压力。

2、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

一个从小就培养出阅读习惯的孩子,对游戏成瘾有着天然的抗体。

尹建莉的女儿圆圆从小就酷爱阅读,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的14部小说。

上初中后,圆圆迷上了游戏,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打游戏上,尹建莉虽然急在心里,但并没有强行阻止。

一段时间后,圆圆过足了游戏瘾,开始学会自我掌控,虽然难得也会玩游戏,但大部分课余时间,还是选择看课外书。

尹建莉说:

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,让孩子更聪明更理性,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识,它强大的力量会抢占阵地,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。

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让孩子学会享受每一次的读书过程,生活自然变得其乐无穷,不再沉迷游戏。

3、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

张昱是FISM欧洲纸牌魔术冠军,而且是中国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。

张昱坦言:

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,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,谢谢他们的“三不管”。

从小父母就跟张昱签下了“君子约定”:绝不跟在他后面三催四请,自己的时间自己管理,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,父母不代劳、不逾规、不担责。

上大学后,张昱无意间迷上了魔术,为了学习魔术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和道具。

父母知道后,对张昱说:

你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,什么是其次的就行,你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。

正因为父母的“放任不管”,才让张昱学会了自我管理,自我约束,一路风雨兼程,最终走上成功之路。

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,父母懂得适时放手,孩子才能经受生活的锤炼,守得住底线,懂得约束和责任。

要知道,网瘾并不是最可怕的,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充满无数诱惑,教会孩子拒绝诱惑,守住本心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。

俞敏洪曾说:

孩子都是好孩子,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!

孩子犯了错误,走了歪路,不要急着怪孩子,首先要反思的,是我们家长有没有疏忽对孩子的教导,我们教导的方式是否正确。

我们没办法做100分的好父母,但至少可以用耐心、关心、爱心去呵护孩子的成长。

毕竟父母的关爱比世界上任何一款游戏都让孩子着迷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行为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相关阅读

精彩阅读

加入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

Copyright © 游戏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返回顶部